音速重点:甘肃郎木寺的手抓羊肉

导读:音速重点:甘肃郎木寺的手抓羊肉 在青海、甘肃、四川三省交界处,郎木寺是个很特别的景区。 郎木寺并不是寺庙,而是个区域的名字。它是个镇子,一条山上流淌下来的小溪将郎木...
音速重点:甘肃郎木寺的手抓羊肉
在青海、甘肃、四川三省交界处,郎木寺是个很特别的景区。
郎木寺并不是寺庙,而是个区域的名字。它是个镇子,一条山上流淌下来的小溪将郎木寺分成两个行政区域,一边是甘肃省的郎木寺镇,另一边则是四川省的郎木寺村。镇上有两个藏传佛教寺庙,也都不叫郎木寺,一个是甘肃赛赤寺,大殿的顶部是金色的。一个是四川的格尔底寺,银顶。两个寺院隔着小溪互相眺望。
赛赤寺的晨课
与藏区那些着名寺庙相比,郎木寺的这两个未必有多大影响力,建筑也太新,没多大观赏价值。然而这小镇旅游氛围很浓,在街巷中很容易遇到金发碧眼的姑娘小伙儿。这也是挺奇怪的,为何欧美旅游者对这个很一般的小镇如此青睐,以至于地处荒僻山区的郎木寺竟有“东方小瑞士”之称?
故事发生在九十年前,有一对美国传教士夫妇来此传教,他们与藏民同吃同住,历尽艰辛,前后竟有十五年之久。后来妻子病逝于此,丈夫才回到美国,后来写出一本《Tibetan Skylines(中译本名:西藏的地平线)》。郎木寺因此在国外知名度大增,成为很多欧美旅游者心目中的藏区必到之地。
《Tibetan Skylines》图片来源于维基百科
旅游,经常是为了追求一个故事,一个梦。关于藏区,比《Tibetan Skylines》影响力更大的是英国小说《Lost Horizon(消失的地平线)》,它造就了一个世人皆知但其实是瞎编的梦幻之地——香格里拉。
聊这些和吃有什么关系?勉强有点儿关系。郎木寺甘肃这边的街上,有个远处看并不起眼,走近看招牌却很惊艳的着名餐馆——丽萨餐厅。别小看它,在欧美所有中国旅游手册中,一定有它的名字。
餐厅的门面不大,门窗上用多国文字歪七扭八贴着或手写着各种吃食,我敢打赌别处绝没有这种多民族中外大杂烩:意大利面、美式苹果派、新疆大盘鸡、牦牛肉汉堡、羊肉泡馍……还有,什么是“盘开开”?
据说,开餐厅的夫妇是中国人,这些外国菜的技术都是外国游客教的。它在国外的名气这么大当然很好理解,你如果在国外转悠一个星期,突然间看到异国他乡的街头居然有餐馆做的是你的家乡菜,哪怕不太正宗也会觉得亲切无比。
丽萨餐厅的拿手菜是什么?口味如何?我不知道。路过餐厅两次,我只是默默看着,没驻留,没吭声,拍两张照片后就跟上旅伴的脚步。我知道同车的三位绝不肯进这种地方,与人同行,必须遵从大家的饮食习惯。
音速重点:甘肃郎木寺的手抓羊肉
晚上在一家普普通通的餐馆里点的了份手抓羊肉。已经不容易了,那三位都是南方人,对羊肉并不偏好。
所有的手抓羊肉都是这种做法(见《寻味中国 32 海拉尔手把肉》:大块羊肉煮熟,切块或片,拌生洋葱,蘸调料吃。洋葱的作用是为了去膻气。手抓羊肉对羊的品种、羊肉的新鲜度要求最高。
这里的羊肉还算行,郎木寺靠近黄河拐弯的地方,水美草丰,但由于本地的海拔有3300多米,只能养山羊。在高海拔地区,牛羊肉的肌肉纤维更都粗。山羊也不太适合做手抓肉,肉不如绵羊嫩,膻气也重些。
时隔多年,那顿普通的手抓肉并没有给我留下值得回味之处。我们坐下来不久,旁边桌来了一大家子人,老老小小都有。听口音很亲切,是从西安自驾来此游玩的。西安是妻子的老家,那里的人挺实在。
其中有位小男孩,才6岁,长得干净漂亮,头发微卷,皮肤白皙,眼睛很大,很亮。他的家教很好,待人颇有礼貌。不知为何,孩子与我一见如故,时不时跑过来,牵着我的手叫着“伯伯”。给他喂块羊肉,他就仰着脖子张开嘴。
渐渐地感到些许伤感,或许是喝对方送的白酒的缘故。海拔3000以上不适合喝酒。
晨起在停车场,又遇到这一家,男孩见我要离去,很是不舍。当我们的车开出停车场时,男孩站在宾馆的二楼,不停地招手,叫着:“伯伯再见!伯伯再见!”稚嫩的童音传得很远。我觉得眼睛有点痒,笑容也渐渐僵硬,只是希望同伴把车开得快一点。
我的小女儿也是6岁,家人正在忙着给她上学报名,我却当个甩手大爷,一个人在外面混。

全球风尚网提示:本页面内容及观点仅供传递信息用,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具体行为建议,本网站对所引用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。

关键词:
分享:
上一篇:没有了 下一篇:中岛未华子:蒲公英觅食记

热点文章

发表评论